2023年6月12日 星期一

《臺灣實驗教育聯盟》第六屆新任理監事暨工作幹部

 臺灣實驗教育聯盟2023.4.22舉行第六屆會員大會,5.10選任新一屆理事長、常務監事與推舉工作幹部,並在6.12完成所有移交事務。

茲向各位夥伴簡介本聯盟新一屆(第六屆)理監事成員如下:

 

理事長:張宜玲 (台中市海聲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 校長)

副理事長:台中市澴宇蒙特梭利實驗教育機構 (代表 蕭澤倫 校長)

常務理事:臺北市華德福教育推廣協會 (代表 何宜儀 理事長/同心華德福)

理事:曾國俊 (台中市道禾實驗教育機構 創辦人)

張美雲 (高雄市光禾華德福實驗教育學校 校長)

戴照華 (台中市善美真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 校長)

臺中市私立華德福大地實驗教育學校 (代表 李怡達 校長)

新竹縣照海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 (代表 林怡慧 校長)

魏坤賓 (臺中市磊川華德福實驗教育學校 公共事務召集人)

 

常務監事:呂玉英 (台中市迦美地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 校長)

監事:臺中市楓樹腳實驗教育機構 (代表 林秋源 校長)

南投縣復臨國際國際實際教育機構  (代表 林詩渝 老師)

 

工作幹部:

法政部執行長:魏坤賓

推展部執行長:張美雲 校長

南部辦公室執行長:陳盈儒 (高雄市麗澤品格實驗教育機構 主任)

 

秘書處:

秘書長:方雅慧 (台中市海聲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 老師)

 

感謝各位理監事、工作幹部勇於合力承擔任務;感激各界夥伴、友好的長期支持,與實教盟一起前行,為選擇教育繼續努力!

2023年5月30日 星期二

實驗教育相關補助已納入《國民教育法》了

 實驗教育相關補助已納入《國民教育法》了!

跟各位夥伴們報告一則好消息:
繼日前立法院各黨團協商通過之後,立法院已經於2023.5.29三讀通過,將補助「國民教育階段學校型態、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」的法源依據納入《國民教育法》第六條之中了。
🎯國民教育法第六條第二項明定:「為協助前項『學校型態、非學校型態』實驗教育之發展,中央主管機關應訂定相關補助規定。」業經立法院三讀,修正入法。
這是一段值得慶賀的民間共同推動立法歷程,感謝各方匯集的力量,合作爭取主管機關正視實驗教育的補助與資源需求。
💖感謝《臺灣實驗教育家長聯盟》、《臺灣實驗教育聯盟》與夥伴學校聯手合作,促成主管機關與立法委員們的共同支持。
👉邀請所有夥伴,一起對下列各方共同參與推動修法的立法委員、主管機關、民間組織致上最高謝忱💝,也一同歡慶我們合力得來的成果!
立法院:
教育暨文化委員會全體委員
民進黨、國民黨、民眾黨、時代力量各黨團協商代表
民間組織:
共同參與聯署的:
72所實驗教育學校、機構、團體,暨家長會(名單請詳參本聯盟臉書粉專2023/5/15貼文)



2021年12月18日 星期六

教育部《一生一平板政策》-- 建言二

 

具備「數位公民素養」➡分齡使用➡建置防護網、不漏接➡形成完整良善的政策。🏵
非常感激教育部安排此次關於「數位公民素養」的研商交流座談會議,促成公、民對話,冀望能形成符合全體學生「素養教育」需求的「共好」政策。💖
🎯期待趁勢喚起數位時代親師生的關注,養成「使用工具」的優質主人能力;藉由學校教育路徑,成為一項良善的社會運動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教育部數位學習精進方案研商會議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臺灣實驗教育聯盟主要發言摘要         2021.12.14

一、前言:

使用數位工具,已是當今時代潮流,無法逆勢而擋,本意也非阻擋使用;但如何減除或降低親師的耽心、疑慮與爭議,在政策措施上擇其優勢與提供助益,防止對學生因非刻意而衍生的危害,乃本聯盟關注之核心。

二、政策上待衡酌的適當性

()駕駛汽車做為交通工具,是時代必需工具,但駕車應有的適齡與身心狀態、考照條件與程序、交通素養之具備等,都有社會制約形成的規範;影視等觀賞,亦有保護、輔導與限制級之分級制度。前述本旨,皆在人們運用工具需求與保護個人及社會的整體安全之間,找出衡平的規範。

()政策上擬自小學一年級,即開始使用數位工具,建議進一步考量,此一措施對幼齡學童身心發展的適當性因此,摘錄《數位公民素養課》一書部分重要內容如下,以供政策推行之參酌。

1.應避免數位工具成為宰制兒童的數位奶嘴(p.63)

2.學生認知與道德發展(p.106/皮亞傑/兒童智力發展)

A.感覺動作期(0~2)

B.運思前期(2~7)

C.具體運思期(7~11)

D.形式運思期(12歲起)

故而,應思考哪一學習階段(年齡)的學生適合開始接觸數位工具

3.家長、教師陪同學生預備好使用數位工具的「素養」了嗎?

同前,《數位公民素養課》該書(p.26)指出,學生是否適合,準備好使用數位工具,父母、家人至少應該自我檢視、回覆下列問題

A.孩子是否已具備足夠的社交情緒上的技能,能夠明智地使用連裝置?

B.孩子知道怎麼維護自己的網路聲譽嗎?

C.孩子有辦法停手嗎?

D.孩子知道該如何打造並維持健全的關係嗎?(亦即,懂得自保,避開網路霸凌、掠食者、色情簡訊、情色報復、性勒索等網路危險。)

E.孩子知道怎麼保護自己的隱私與個資嗎?

F.孩子懂得判斷網路得來的資訊嗎?

G.孩子是否足以擔當數位領袖?

4.基於兒童尚未具備自行保護隱私的能力之前(尚不足13),建議比照該書(p.109)所提以《兒童網路隱私保護法》之專法保護方式,儘速於國內推動建置相關保護兒童隱私的法制。

5.要讓孩子具備「數位公民素養」,不是「突然具備」,而是需要透過身邊的成人一起協助,讓孩子採取下列步驟,逐步養成自行設限的能力,全家一起取得健全的美好平衡(p.176)

A.步驟一:自我教育螢幕時間

B.步驟二:藉科技管理科技

C.步驟三:(家長)以身作則

D.步驟四:練習放下

E.步驟五:接近大自然

倘若能在政策上,關注並制定兒童分齡使用的規範步驟,相信必是良好的政策。

三、全面實施的合理性與必要性

政策上的推動原因,主要是考量新冠疫情期間課程實施與學生學習的需求,以及偏遠地區學校學生的學習需要。

然而,上述這些因素,是否已構成全國性、各級學校學生不分齡,與全年特定時段全面實施的合理基礎及必要性;前述實施條件,有請主管機關再行評估審酌。

四、可行性

()當幼童學生因使用數位工具產生的生對生糾紛、爭執與設備毀損;當青少年因使用界線與教師發生管教衝突、對抗;這些額外衍生的校園使用秩序問題,教師是否都已有心理預備與處理能力了呢?

()當學生回到家中,因為學校提供了數位載具,衍生家庭必須對應預備工具時,經濟弱勢家庭的資源需求,如何解決?使用約制若產生衝突,如何處理?家長是否都預備好應對與處理能力了呢?

五、比例原則

諸多醫學報導,包含衛福部的護眼保健宣導,都一再強調3CVR等產品的藍光,對成長中學童將造成不可回復的永久性傷害。因此,學生使用數位工具,學校與家庭的合計時間,究竟如何規範才是合理?那些課程需要,多少才能符合適當的比例原則?

以上這些問題,都有賴政策推動前,預先妥善規劃,方為上策。

六、分齡使用之具體建議

建議依照學生身心發展階段,一到四年級,應當儘量嚴格避免接觸、使用3C產品;五到八年級,於約定原則後與成人陪伴時,有限度使用;九到十二年級則是在具備數位公民素養,有能力成為工具的主人後,再進行精準運用

七、結語

對學生發放平板,當然不直接等同產生3C與網路危害的結果,但成人可能因此不小心開啟了這扇學生「直通不適切虛擬世界」的便利門!

請主管機關能理解,為何家長有「家長努力保護,政府背後拆台」的抱怨。

所以,簡要彙整前述具體實施步驟為:

具備數位公民素養à分齡使用à 建置防護網、不漏接à形成完整良善的政策。

非常感激教育部安排此次關於「數位公民素養」的研商交流座談會議,促成公、民對話,形成符合全體學生「素養教育」需求的「共好」政策。

期待趁勢喚起數位時代親師生關注,養成「使用工具」的優質主人能力;藉由學校教育路徑,成為一項良善的社會運動。





《教育部執行發給學生平板電腦政策之建言》致教育部的公開信

👉適齡取得駕照可開車上路
🏵具備數位公民素養才運用3C
發放平板電腦,當然不直接等同製造學童網路成癮,但成人可能因此不小心開啟了這扇學生「直通不適切虛擬世界」的便利門!
倘若,我們在兒童心智發展尚未成熟之際,提供了不當的工具,即便工具本身再優質,都很難避免對學童造成身心傷害;因此,必須先讓學生們學會如何「當工具的主人」,才能有資格擁有這些工具
電腦、平板、手機,都只是「工具」,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;我們必須努力陪伴學生,走過數位設備帶來的誘惑,才能讓學生有能力成為使用媒介、工具的主人,而不是讓學生被工具宰制、綁架,失去心魂的力量。
💖(文長,但影響深遠;請慎入,或耐心閱讀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對教育肩負使命感與高度熱情,令人尊敬的潘部長:
潘朵拉的盒子一旦打開,不僅收不回來,更將引來一場無法收拾的災難!
教育部政策:「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-班班有網路 生生用平板」
我不知道這項政策是否勢在必行,或是還有討論後再執行的空間?
請容許我下列直言而懇切的建議,再次敦請 部長裁示,請部內同仁重新思考這項政策的適切性!
🎯數位媒體不當運用、3C效應所引發兒童陷入身心發展與學習困難的議題,在世界先進國家都引起廣泛的關注,政府部門更力圖遏止危害擴大。
諸如:兒童依賴電子產品成癮,輕則視力受損,再而專注力不足、焦慮不安、學習力低落、創造力受損,嚴重者引發身心失衡,影響溝通協調與人際互動的能力;更嚴重者甚至產生幻覺,躲在虛擬空間無法面對真實的世界。也有青少年、成人因墜入不當線上遊戲,而陷入犯罪危機,形成社會案件。
發放平板當然不直接等同這些結果,但成人可能因此不小心開啟了這扇學生「直通不適切虛擬世界」的便利門!
上述這些現象,國際上許多國家的政府部門,尤其教育與心理醫療領域,都投入大量資源在研究與遏止情況惡化、改善現況。
相關報導參見:
法國總統馬克宏2017年立法通令,高中以下學生禁止帶手機進校園
AI時代,為何蘋果、Google主管竟不讓小孩碰電腦?
美國(矽谷)科技業經理人家長 為何拒絕讓孩子用3C
期待我們的最高教育主管機關,能進一步進行衝擊影響評估;否則,極力推行這項政策,非常可能是與教育本旨背道而馳,日後恐怕將因肇始這場災難而成為眾矢之的,建請謹慎、謹慎、再謹慎!
優質的「人的教育」,關鍵在溫暖的師生互動,不是提供冰冷的「知識、智能學習」工具;這是108課綱素養導向的核心精神!
🎯學生的學習,貴在父母、教師給予溫暖而有品質的陪伴,才能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與動力,發展出健全的內在人格。提供平板,猶如媽媽不提供真實的母奶與溫暖的擁抱,卻用冰冷的「人工奶嘴」試圖取代母親,安撫躁動的嬰兒;如此冰冷的線上學習,不但沒有幫助,反而切斷了教師與學生優質互動的良好契機,甚至對認真上課的教師形成極大的干擾!
👉對都會區學生而言,已經擁有上網效能更好的手機,根本不缺這項相對較低階的工具;況且軟硬體的更新速度極快,常要即時升級,教育部難道預備要編列更多預算,以隨時應付設備更新嗎?若做不到,是否將引起家長、學生、學校的不滿;否則,一陣子之後,這批平板即成為過時的舊品,而遭棄用。
偏遠地區的學生,本來就缺乏優質的親師陪伴,如果因此政策,再度切斷親子、師生培養良好互動的契機,甚為可惜;甚至進一步引發隔代糾紛,例如平板不能帶回家,孫子回家卻吵著要阿嬤提供電腦寫作業,如何應處?
學校場域也將引起諸多上課秩序與教師引導的困難,而衍生更多糾紛。
例如,一、二年級的學童使用不慎,傷視力、碰撞摔壞、衍生爭吵與賠償的糾紛;國、高中生不聽勸阻,在非線上課程中執意使用、衝撞管教等。這些細節,在教學現場都可能發生,且是更多,不會較少。我們的學校教師都預備好了嗎?
🎯倘若,我們在兒童心智發展尚未成熟之際,提供了不當的工具,即便工具本身再優質,都很難避免對學童造成身心傷害;因此,學生們必須先學會如何「當工具的主人」,才能有資格擁有這些工具。
電腦、平板、手機,都只是「工具」,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;我們必須努力陪伴學生,走過數位設備帶來的誘惑,才能讓學生有能力成為使用媒介、工具的主人,而不是讓學生被工具宰制、綁架,失去心魂的力量。
依照學生身心發展階段,建議一到四年級,應當儘量嚴格禁止接觸、使用3C產品;五到八年級,有限度約定與陪伴使用;九到十二年級則是具備素養,有能力成為主人後,再進行精準運用。
這就是「媒體新素養」,更該是108新課綱要極力推崇的精神!
台灣公立學校的硬體建築、設備,在教育部的努力支持下,早就非常優質而無匱乏了;因此,未來的教育大計,建議應著重在「人的教育」,亦即關注學生個人內在的良好發展與養成,這是將目標由過去只專注知識、技能的傳導,轉往重視學生態度的養成,即更著重在「教育理念」的本質;這也是108新課綱要極力推崇的精神!
投入一項平板政策,就得花費200億,還可能對學童衍生一些始料未及的影響;如此高額預算能嘉惠的事還很多,謹請 部長與鈞部審慎討論,再想想這項政策的實質意義,或盤點更多配套細節!
倘若能懸崖勒馬,避免學生未來陷入身心發展上的另一層困境, 部長必將是功德無量!
敬祝部長
政務順利、教澤廣被!
臺灣實驗教育聯盟 敬上 2021.11.26
(🐧請別讓學童像海鳥漫無目標地競食與忙碌奔飛)